怳 華智冰 ? 1小時前 ? 漢語字典 ? 閱讀 5 部首 忄部 總筆畫 8畫 部外筆畫 5畫 結構 左右結構 拼音 huang 聲調 huǎng 五筆 NKQN 倉頡 PRHU 鄭碼 UJRD 四角 96012 統一碼 6033 筆畫 [44225135] 點、點、豎、豎、橫折、橫、撇、豎彎鉤 怳字拼音是huǎng 部首是忄, 總筆畫是8畫, 怳字是左右結構。 怳字概述 〔怳〕字拼音是huǎng 部首是忄, 總筆畫是8畫。 〔怳〕字是左右結構 〔怳〕字倉頡碼是PRHU 五筆是NKQN 四角號碼是96012 鄭碼是UJRD 〔怳〕字的UNICODE是6033。 十進制為24627,UTF-32:00006033,UTF-8:E6 80 B3。 怳的意思 怳 huǎngㄏㄨㄤˇ基本解釋 ◎古同“恍”。 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15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382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326頁,第17字 音《廣韻》:許方切;《集韻》、《韻會》、《正韻》:詡往切,??音??。《說文》:狂之貌。 例又,怳然,自失也。《楚辭?九歌》:臨風怳兮浩歌。〔朱註〕怳,失意貌。 音又,《集韻》:虎晃切──與恍通。老子《道德經》:道之爲物,惟怳惟忽。亦書作恍。言沖漠難狀也。 音又,《集韻》:吁請切。《博雅》:狂也。 例《說文長箋》:況與怳同,諧兄聲。《說文》謂況省聲,贅矣;《楚辭》怳忽兮遙望,改作恍慌。??俗。 注解 〔怳〕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怳〕字拼音是huǎng,左右結構,可拆字為忄、兄。 〔怳〕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huǎng] ⑴ 古同“恍”。 怳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天天國學網整理。怳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怳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下反切許往切頁碼第354頁,第20字續丁孫 怳 狂之皃。從心,況省聲。 附注段玉裁本作「從心,兄聲」,並注:「各本作『況省聲』,乃不知古音者所改,今正。」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反切詡上反頁碼第860頁,第5行,第3字述 狂之皃。從心,況省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下反切許往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039頁,第3字許惟賢第891頁,第7字 狂之皃。 段注《廣韻》曰:??怳。 從心。兄聲。 段注各本作況省聲。乃不知古音者所改。今正。許往切。十部。 怳字的相關索引 # 書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699頁,第7字 2 陳昌治本 第884頁,第9字 3 黃侃手批 第672頁 4 說文校箋 第454頁,第18字 5 說文考正 第421頁,第17字 6 說文今釋 第1525頁,第2字 7 說文約注 第2596頁,第1字 8 說文探原 第5172頁,第1字 9 說文集注 第2244頁,第3字 10 說文標整 第277頁,第31字 11 標注說文 第440頁,第12字 12 說文注箋 第3639頁,第3字 13 說文詁林 第10442頁【補遺】第17587頁 14 通訓定聲 第3675頁,第2字 15 說文義證 第904頁【崇文】第3613頁 16 說文句讀 第1467頁 17 古字詁林 第八冊,第1023頁,第1字 18 古字釋要 第991頁,第11字 怳字的翻譯 英語 wild, mad; flurried 怳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怳字組詞 惝怳 恍怳 忽怳 惚怳 惛怳 儵怳 戃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