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電書樓組詩
張文青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 陜西 西安 710126)
望終南山
有幸結廬終南北,宅樓陽窗正對山。
臨牖每日讀文字,舉目峰壑翠眼簾。
景景蔥綠映白日,迥崖沓嶂凌蒼然。
宅去南山二萬余,視猶高偉撐青天。
遙望蒼茫天際闊,神州秦嶺占過半。
我形滄海只一粟,其小南山比何堪。
山高不算高,山上有青天。
欲偉人生在精神,誰言人心高比天。
金石鋼鐵實堅硬,何如人心意志堅。
世上高峰千千萬,一一都被人踏遍。
不斷學習求創新,發展遇洄望終南。
遊泉城廣場植物園
都道夏魯似火爐,霽后泉城涼爽多。
用過早飯來園中,清新空氣迎面拂。
植物園中綠色翠,草埋幽徑樹籠路。
何塘粉蓮藕葉綠,絳霓群花數月季。
齊魯晚報祝讀者,一九九三丁香移。
入門兩側紫薇樹,日本引進櫻花易。
柳桃杉松柏榆椿(伯遇春),銀杏流蘇白楊李。
花草樹種千萬樣,遊者何物名不知。
植物園里還有鳥,斑鳩杜鵑喜鵲鬧。
一群白鴿遊客喂,漫步生怕踏白鴿。
客與群鴿和睦處,幼童舉食鴿翔啄。
午飯相約妻同學,舜耕路上嘗海鮮。
中午張家看豪宅,老穆驅車送回來。
觀山東博物館
博物館有大氣勢,步階三層入門軒。
此館名號狂草成,乍看或侃情婦館。
博物館應肅莊重,玩笑調侃對書言。
入館大廳更豪壯,和氏璧頂真壯觀。
史前史后人奮進,上古英雄開人間。
前赴后繼人前行,民族文化萬代傳。
建國前后才豪邁,優秀傳統馬列添。
先進文化為指導,如今發展如火箭。
蛟龍下海到五洋,姮娥奔月上九天。
奮斗人生
一頭白發催人老,千金萬銀買不來。
花逞春光,一番風一番雨,催歸塵土;
竹堅雅操,幾朝霜幾朝雪,傲就瑯玕。
言顧行,行顧言。
做事在人,成事在天。
貧不賣書留子讀,老猶栽竹與人看。
不作風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間。
勿因群疑阻獨見,不任己意廢人言。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
但有綠楊堪系馬,處處有路到長安。
貴須修養
生于憂患安樂死,人生處世須修養。
早起三光遲三慌,順天者存逆者亡。
世路風波煉心場,人情炎涼忍性場。
爽味食多終生疾,快心事過心生殃。
量窄氣大短無長,良善壽考惡早亡。
富貴必要衣本分,貧窮不必枉思量。
福不可以自相邀,招福根本喜神養。
禍亦不可隨意避,去掉殺機遠禍方。
貪得別人一斗米,或恐失卻半年糧。
爭得他人一腳豚,反而失掉一肘羊。
古人不貪是為寶,禮讓謙恭互不傷。
畫水無風偏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
貧無達士把金贈,病后有人說藥方。
遇貴人三生有幸,貧幫窮一飯難忘。
見善思己有不及,遇惡避之如探湯。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泯炎涼。
秋至滿山都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
居身務期品質樸,訓子應有教義方。
富家若不勤教子,有錢有谷也消亡。
貴家子若不修養,衣冠祿豐受不長。
能師孟母三遷教,定卜南山五桂芳。
盛世行
改革開放作國策,基層農家也富豪。
生產能力逐年高,農民耕地不愁勞。
村民剩余多勞力,外出打工好掙錢。
打工不怕家鄉遠,高鐵朝夕行萬千。
都市到處樓高起,全是務工大軍建。
如今村巷也高樓,新村規劃異昔年。
一座廣廈容多村,一處樓盤聯鄉縣。
農民不只住高樓,戶戶練馬奔馳添。
盛世國民盡富裕,道路通行有時難。
堵車已是尋常事,買車還需向路看。
祖國騰飛人民喜,綠色出行路路寬。
中途巴士計程車,長途高鐵航空遠。
短行電車自行車,駕車炫富亂空間。
真到繁榮盛世處,持續發展是理念。
過往回憶
五十年代生,大多住白屋。
人初尚未立,先著沙土褲。
襁褓沙溫暖,抑菌最數土。
嬰兒自如動,營就好皮膚。
三歲但行走,確似小老虎。
天地都不怕,敢向墻壁觸。
磕碰若損傷,張嘴只會哭。
沒有幼兒園,地頭街巷走。
七歲一年級,讀書生涯有。
課程只兩門,語文和算術。
崎嶇分遠近,農村上學路。
刮風會揚塵,下雨泥濘固。
書價按角計,學費幾元足。
初小結伙伴,相攜日同行。
上學免接送,玩耍回家中。
在校自信學,作業獨完成。
放學路玩耍,實為體育行。
學習董存瑞,榜樣有雷鋒。
烈火邱少云,事跡時常用。
祭掃烈士墓,隊列有哭聲。
春日百花開,處處好風景。
夏日大地綠,百鳥歡歌慶。
秋日碩果累,收獲特別豐。
冬日木雖落,最喜暉雪紅。
春夏秋冬替,學業亦晉升。
自幼勤發奮,求學到高中。
畢業七七年,高考又復興。
幾多入大學,祖國棟梁用。
幾多未考中,尋路求營生。
人們已蒼老,耳順翻掌中。
山海疆土隔,世事茫茫行。
人生不相見,如參與商星。
人生有幾何,已到退休齡。
壯年不多時,還應寬生命。
但愿長平安,各自應珍重。
夢想與現實
自從盤古開天地,文明印跡煙海是。
混濛天地始開日,生靈世界發展時。
生物進化開人際,人類發展依實際。
自然環境改造人,人謀存身造人世。
生存質量欲向好,思維創新為向導。
不可已最是人欲,格外想象一逸勞。
直認夢想為創想,現實夢想岔揚鑣。
人世仙境應異維,人們追仙實處害。
八仙故事看雖好,凡俗力為成不了。
剖析八仙之故事,盡是勸人行好的。
自在人類有歷史,欲仙修佛確有跡。
休仙故事不計數,八仙過海為之一。
道人佛家占名山,勝地險奇盡數遍。
古來載記成煙海,圣山名川復丹丘。
難計追神人無數,一生難成終為古。
今為追仙徑素描,一律千古落俗套。
人生規劃現實路,好高騖遠警燈照。
萬古不乏夢仙人,雅夢身浮升上清。
好似乘坐一白鶴,直舉引行兩紅旌。
羽化登仙飛飄去,玉色鸞鳳時錚錚。
虛空鳥瞰眇直下,目睹人間塵冥冥。
漸漸鄉土去離時,時辨地上山水形。
東見太平蘭茫茫,山岳分列五處青。
少時神仙成聚來,還促相引朝玉京。
慕羨各門分期輩,分列立侍似公卿。
仰視謁見玉黃帝,稽首近前表致誠。
玉帝贈言汝仙才,修持努力莫自輕。
自茲往者十五載,望期定不死庭中。
再拜授予此真語,既已夢醒喜又驚。
秘之不曾有泄露,誓之居身丘巖扃。
舍離恩愛親骨肉,飲食斷絕味膻腥。
朝食每用云母霰,夜夜服吸沆澨精。
空山修持三十歲,日日渴望輜軿迎。
前約期限過更久,鸞鳳仙鶴沒來影。
牙齒鬢發日衰白,直覺耳目減聰明。
一旦己身被物化,軀體化為糞壤同。
確信神仙真有之,人間俗力豈能營。
茍若己無金骨相,不可榜入金臺中。
世人徒傳辟谷法,山中虛受練汞經。
追夢只增辛苦多,百年修練終不成。
悲乎世間求仙人,追仙一夢誤一生。
并連恩愛骨肉親,因之苦楚愁不輕。
夢想現實迥異事,固執追夢難實行。
以茲警鐘日夢人,足履實地度人生。
作者簡介:張文青(1960-),男,漢族,山東德州人,本科學歷,館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從事圖書資料管理工作。
電子郵箱:zhangwenqing103@163.
通信地址:陜西省西安市西灃路興隆段266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
郵政編碼:7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