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圖書館 吳建中
一、序 論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指出,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目標。農家書屋工程是促進這一戰略目標實施,讓廣大鄉村群眾,尤其是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措施。
自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以來,湖北省按照“六有一保證”的要求(有圖書室、有“農家書屋”牌子、有圖書柜、有閱覽桌椅、有制度、有專兼職農家書屋管理員,保證開放時間),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經過各級政府的努力,目前已建成2.9萬個農家書屋,實現了湖北省政府在《關于實施“農家書屋”工程的意見》中提出的,農家書屋“到2016年覆蓋全省所有行政村”的建設目標,為推動農民讀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活躍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改善農村文化環境,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建農家書屋的目的是在于發揮其作用。目前,湖北乃至全國農家書屋已普遍建成,但其建成后的效果、功能如何,是否能體現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功能?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農家書屋的后續發展不容盲目樂觀,普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均等化的這一終極目標。
二、現 狀
具體來講,存在著重“兩個不明確、三個不規范、四個無保障”的問題或潛在危機。
2.1兩個不明確:
2.1.1農家書屋建設的重要性不明確。
有一些鄉鎮村領導對“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缺乏足夠認識,存在著怕麻煩,怕一陣風和不長久的“兩怕”思想,具體實施中有消極應付的傾向。有的認為電視、網絡已經普通,農家書屋建設是上面的“拍腦袋”突發奇想,多此一舉,對“農家書屋”建設的可行性、實效性持懷疑態度;有的認為是“政績工程”,“做秀工程”,但是省政府在下發的《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各地要將包括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在內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政府(村委會)目標責任考核、干部績效考評和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各級都有硬性任務和指標,所以又不得不做,做起來也是態度上是敷衍,工作中是應付,實效上也是沒達到預期目的。
2.1.2農家書屋建成的歸屬性不明確。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由各級新聞出版部門牽頭主抓,各級黨委、政府也列入了議事日程,牽涉面廣,建成后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已經日益突然,成為制約農家書屋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
雖然“農家書屋”工程由政府統一規劃、組織實施,省級人民政府成立了“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各市、州、縣人民政府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但實際操作起來主要還是從“建”這個角度來展開的,至于建成后如何來“管”,財產歸誰,各部門職責如何,尚無明確劃分。
目前,農家書屋的管理還沒有明確的歸屬,也沒有相關法規、政策、文件明確職責與工作關系。建成后的農家書屋的開放管理等活動的展開,鄉鎮、村等基層組織還沒有參與日常管理工作,更談不上進行監督。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對農家書屋的建設投入了巨大資金,成了置放鄉村的巨額資產,這些眾多數量的農家書屋的巨額資產與設備歸誰所有,由誰監管,所倡導的由農民自我管理的方式會不會出現資產流失等問題,也無明確的劃分和相應措施。若由政府管理,則應確定哪一級政府主體負責;若由部門管理,則應確定相應的部門。湖北省遠安縣也建成了102個農家書屋,實現了村村都有農家書屋,但主導這一工程的縣新聞出版部門深有體會地說,農家書屋牽涉面廣,工作協調難度太大,由于所有權不明,產權不分,農家書屋要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均等化功能,任重而道遠。
2.2三個不規范:
2.2.1設施不規范
湖北省人民政府在《關于實施“農家書屋”工程的意見》中,雖然對“農家書屋”具體建設標準進行了規范,從可使用面積,書柜、閱覽桌椅、電視機、影碟機等基本設施,可供借閱的實用圖書、電子音像制品、報紙期刊,相關管理制度,選址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標準,但在實際建設中良莠不齊,部分書屋存在著“五有五無”的狀況:有桌無凳;有柜無書;有盤(電子音像制品)無機(影碟機);有屋無人(圖書館管理員);有借無還。長此以往,前景堪憂。
2.2.2人員不規范
農家書屋在前期的建設中,按照的是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模式進行管理和運行,倡導的是“在個人自愿的基礎上,由村民民主推薦書屋管理人員,可聘請在鄉的離退休干部、教師、職工或原村組干部擔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農家書屋”工程的意見》)。但在實際工作中,書屋的管理員多是義務性、志愿性、兼職性的工作,所以書屋的管理人員一是流動性大,二是成員復雜,三是缺乏專業管理知識,上崗的書屋管理員不規范。
2.2.3制度不規范
農家書屋由于缺乏專職和專業的管理人員,雖然管理制度都貼在墻上,但沒有人來執行,圖書分類、圖書上架、圖書著錄、讀者借閱登記都不規范,圖書分類不清,擺放混亂,沒有圖書明細臺帳,更沒有借閱登記,圖書丟失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兼管人員責任心不強,書架、圖書上落著厚厚的灰塵,還有的書屋里成捆的圖書堆放在墻角沒有拆封。
2.3四個無保障:
2.3.1開放時間無保障
書屋管理員的不專業、不規范,導致開放時間無保障,兼職管理書屋的干部或義務來管理的人員,只是在自己“空閑”時才來書屋開門。農民來看書借書,常見的是鐵將軍把門。長此以往,也影響到農民到書屋的積極性。
2.3.2新增藏書無保障
書屋建成后,需要不斷地更新圖書、資料、設施才有生命力,才能吸引讀者,可沒有固定的發展經費,單純靠社會、相關部門捐贈、扶持,一是新增藏書沒有保障,二是捐贈來的書針對性不強,不對農民胃口,設施的利用率不高,直接影響到書屋效率的發揮。
2.3.3現代化建設無保障
現代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不斷發展變革的時代,建成后的農家書屋不能單純停留在紙媒閱讀的單調的資訊服務的方式上,要為廣大農民讀者提供與時俱進的數字傳媒和多樣化的服務方式,享受城市讀者相同的閱讀權力。但是書屋產權不明,缺乏后續發展主導,必將導致現代化建設后勁不足,沒有保障。
2.3.4開展活動無保障
書屋建設的缺乏規范,管理員的不固定、不專業,相應的以農家書屋開展的借閱活動、讀書活動沒有保障。湖北省近年來雖然堅持開展了“書香門第 耕讀人家”的讀書活動,但其活動的的主要范圍和層面還在于城市,波及鄉村的效果和農民的參與面都遠遠不夠。
三、建 議
針對農家書屋在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除了大力宣傳農家書屋惠民工程使家喻戶曉,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外,還應該找準建設完善的精準點,即建設點、常態點、終極點,開展相應的“一二三四”農家書屋建設活動,即“抓住一個中心(均等化),理順二項機制(歸屬機制、投入機制),抓住三大環節(建設、管理、服務),開展四化建設(設施的標準化、制度的規范化、服務的經常化、發展的現代化)”,讓農家書屋這一遍布我國鄉村、惠及廣大農民的公共基礎文化建設工程,真正發揮其作用。
3.1一個中心:農家書屋建設的目的是要提供鄉村一體化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均等化的這個中心,這是建設的中心,也是開展活動的中心。圍繞這個中心以建設、鞏固農家書屋,就不會偏離建設的初衷和發展方向。
3.2二項機制:農家書屋建成后的歸屬機制和后續發展的投入機制。歸屬不清,各部門共管,最終是管理混亂、無人來管;沒有投入,建成后的農家屋后續發展乏力,最終也會人去屋空,自動消亡。
筆者認為,農家書屋建在村,為村民服務,財產可以劃歸村級人民政府,進行造冊登記,成為村的固定資產,并成立由村民代表參加的“農家書屋管理委員會”,協助村政府管理;鄉鎮人民政府、縣文化出版部門為其監管單位,成立全縣農家書屋財務審計領導小組,規章立制,各村農家書屋要進行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公示,預算、開支及財產的報廢、丟失都要經過各“村農家書屋管理委員會”審查。農家書屋的日常管理部門為鄉(鎮)黨委政府,業務指導部門為縣(區)圖書館和鄉鎮文化活動中興,各行政村按照制度抓好落實,使農家書屋形成“村級所有,鄉鎮管理,縣文化出版部門輔導和監管的發展管理機制。”
農家書屋建成開放,必然會產生包括水、電、衛生等費用,圖書、資料的更新、設施、設備的維護、服務方式的升級等大量投入資金,以及管理人員必要的報酬和工資。為保證其活動的正常開展,保證書屋建設、開辦的長效性、連續性和發展性,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政府要有必要的財政資金進行投入,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資金給予充分保障,同時積極吸收社會資金,鼓勵捐贈,建立農家書屋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確保農家書屋的生命力。
3.3三大環節:
3.3.1建設的環節,這是農家書屋的基礎點。只有建設好了,設施齊全了,才能開展正常的活動。要進一步量化細化農家書屋的建設標準,講求實效,力戒擺設,達到建了就能用,建了就能發揮作用的目的。
3.3.2管理的環節,這是農家書屋的常態點。建好了還要管理好,農家書屋的功效才能發揮。管理主要是抓好日常開放,圖書等財物的管理,確保農家書屋的常態性和長效性。
3.3.3服務的環節,這是農家書屋的終極點。建農家書屋的最終目的是要開展服務,為廣大鄉村農民提供文化服務,讓農民享受同時代人的均等化的文化文明成果。
農家書屋的建設和效果,作為基礎公共文化設施的發展,要列入各級政府的考核內容,可以參考兩館(圖書館、博物館)的評估達標,設立一、二、三級農家書屋的標準,全面推動提高書屋的建設水平。
3.4四化建設:
3.4.1設施的標準化
農家書屋的面積、桌椅、書架、數字化器材設備、圖書等,一是務必從實效的目的出發,進行標準化實用性配備,杜絕應付擺設;二是從開展活動的多樣性出發,進行功能齊全化配備,讀者既能閱讀紙媒文獻,也能瀏覽電子文檔;三是從長遠性發展出發,書屋的規劃、建設應適應五至十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需求。
3.4.2開放的規范化
一是要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從圖書采購、圖書分類、圖書著錄、圖書上架、書屋開放、讀者借閱等各個環節進行規范管理,不僅是制度上墻,還要嚴格遵守。采購圖書必須力爭購了能用,買了能讀,村民喜愛讀,有較高的借閱率。把好圖書的采購環節,采購前做好充分的調查資訊,征求“村書屋管理委員會”和村民的采購意見,讓采購的圖書對村民有針對性、實用性。防備盲目、不負責任采購圖書,或者為了簡單起見、工作方便,統購統分,或者以舊充新,把相關單位、部門淘汰的雜志報紙,與農民生活相隔十萬八千里的部門性專業書箱填充到農家書屋。要對購買圖書進行跟蹤調查表,建立各類圖書借閱率曲線圖和相關檔案,以便調整圖書采購方案和對書屋服務進行考核。
二是要有規范的圖書管理員。要消除圖書管理員人人可做的誤區,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員必須先培訓再上崗。沒有規范化管理意識的管理員就無規范的農家書屋。這就要建立書屋管理隊伍的穩定性、專業性。不管是志愿者或者招聘、兼職人員,都要簽訂具有一個穩定的時間段的工作合同,不能讓書屋管理員一年幾輪換。同時,省市縣圖書館要大力開展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的培訓工作,讓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服務意識。縣級公共圖書館更應承擔農家書屋的輔導、檢查工作,把每一個村級書屋當作分館來進行規范管理。
3.4.3服務的經常化
農家書屋的開放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從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入手,抓好農家書屋開放的經常化建設。一是要保證“開屋”時間,要適應農時、農事、農節,根據農民要求和農閑規律,確定開放時間。二是要豐富農家書屋的讀書活動。可以和科協、農業、畜牧、衛生及婦聯文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開展科技資訊問答、輔導報告、讀書會等多種形式的、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讓農家書屋充滿生機和活力,成為一方農民的“致富屋”“政策屋”“合諧屋”“歡樂屋”。
3.4.4發展的現代化
農家書屋的建設目標遠遠不止是擺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放著幾本書幾份報,必須和當今的數字化發展方向緊密結合起來。要逐步建立數字化的閱讀功能。大力發展數字化圖書館的農村輻射,建立區域化的圖書館聯網工程,要建立以省館為龍頭,以市縣圖書館為軀干,以農家書屋為服務端,城鄉一條龍的圖書文獻電子網絡,讓農民坐在農家書屋,就可瀏覽省館、市館、縣館的藏書文獻,真正讓農民享受到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的均等化服務。
[參考文獻]
【1】朱海閔: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研究 《文化藝術研究》2014年01期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新華網2013年11月15日
【3】柳斌杰:《開創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新局面》新華網2012年09月27日
【4】俞儉:湖北省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全面核查整改 新華湖北網 2016年1月27日
[作者簡介]:吳建中,男,土家族,中共黨員,1968年5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1986年8月到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圖書館參加工作至今,2000年至2012年被借調到文體局機關從事人事、藝術、體育、檔案和辦公室等工作。期間參加了成人函授法學本科學習,2005年12月畢業于武漢科技大學法學專業,證書編號:104885200605000585,曾任《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志》一書副主編(約50余萬字),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工作單位: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通訊地址: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龍舟大道15號。郵箱:wjzwbw@163.,郵編:443500。電話:1387247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