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平
1
這是新時代的中國,這是新征程上的青海。
我們走過了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走過了意義非凡的五年。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劃上了句號,我們要走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我們交出了亮麗答卷。在“一優兩高”戰略部署下,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青海即將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順利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跑出了青海速度。2020年初,疫情來勢洶洶,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服從全國防控大局,實施集中統一領導,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率先在全國實現“五個清零”,率先在全國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等級由一級調整到四級,率先在全國實現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復課,以低風險地區的責任擔當為全國防控大局作出了貢獻。
我們點燃了經濟活力。我們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一系列部署要求,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這是碩果累累的“十三五”,這是充滿希望的“十四五”。節點盤點,我們梳理脈絡;重整行裝,我們奮進擔當。元氣滿滿逐夢新起航。
2
“一優兩高”戰略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實現新跨越,讓各族人民在奮斗有我、為夢發力中贏得新未來。
2020年,省委省政府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帶領各族群眾共同奮斗,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我們有青山綠水的底色,為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提供“青海方案”,在長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青海找到了一條廣闊的道路,那就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改革,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具體實踐,是黨中央對青海的信任和重托,是青海生態責任最直接最現實的光榮使命。
我們有高質量發展的亮色,科學部署、統籌兼顧,打好疫情防控、精準脫貧、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這三場“硬仗”,緊緊抓住新機遇,千方百計啃“硬骨頭”,全力完成“硬任務”,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邁向新發展階段,青海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激發著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
我們有高品質生活的主色。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鄉莫和村,文化廣場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一排排新房鱗次櫛比,干凈整潔的硬化路通到各家各戶,村級幼兒園、衛生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廣場上,老人們圍坐在一起下棋聊天,孩子們快樂地奔跑著、游戲著,一幅閑適自在而又溫馨和美的圖景就這樣徐徐展現在眼前。青海秉持新發展理念,讓產業得到更有品質的成長,讓城市實現更有品質的提升,塑造“產、城、人”和諧共生的良好形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以勤勤懇懇的姿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我們以再接再厲的姿態把握青海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征,與時俱進深化省情認識。
我們以披荊斬棘的姿態呼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心聲,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責任擔當和不懈追求。
我們以奮斗者的姿態,以人民的現實利益、整體利益、根本利益為指針,不斷豐富和提高供給質量,鼓勵和引導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開創“一優兩高”新局面……
3
任憑亂云飛渡,哪怕驚濤駭浪,關鍵是要辦好自己的事。
培育壯大生態經濟,青海有稟賦、有支撐;持續推進循環經濟,青海有傳統、有基礎;著力發展數字經濟,青海有條件、有優勢;協調共建平臺經濟,青海有機遇、有空間。
——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目標,推動生態與農業、工業、文旅、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讓環境成為未來生態經濟增長的資源。
——通過滾動實施百項創新攻堅工程,先后突破鹽湖鹵水提溴、48對棒還原爐研發及規模化應用等一批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建成金屬新材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鹽湖特色材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促進循環經濟擴規模、提質量的技術支撐顯著增強。
——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2.9%,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構建獨具青海特色的“1119”數字經濟發展促進體系,即:建成一套“云上青海”數字經濟發展構架,打造一個大數據產業園,組建一個產業集團,實施“九大工程”,進一步明確全省發展數字經濟的目標及任務。
——緊密結合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加強與相關城市的交流合作,深化與援青省市、央企的全方位合作,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
駐首回望,青海以“四種經濟形態”為引領,培育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加快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互促互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展望未來,青海是綠色發展的探索之地、是蓄勢勃發的奮進之地、是前景可期的興業之地,“四種經濟形態”引領之下,青海將迸發無限生機,生態與經濟共贏,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綠色畫卷正徐徐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4
以夢為馬,向著“五個示范省”奮力前行。
“五個示范省”基于我們獨一無二的生態地位、得天獨厚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和全國五大牧場之一、高原山水人文稟賦、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基本省情,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發展優勢,是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自選動作。
創建國家公園示范省,今日之青海,正一步一個腳印,遵循自然法則、生態規律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建設好國家公園省,傳遞好大美青海情,讓全世界共享“地球第三極”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作為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資源富集地區,探索走出一條創新引領、網源協調、水光互補、帶動產業、協調發展的新路子,積極領跑國家新能源發展。
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使牦牛肉、藏羊、有機枸杞、白刺果、沙棘、青稞等一系列“青字號”品牌閃閃發光,高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為農牧業供給側改革激發新動能,做大做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唱響“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品牌主旋律。
創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在全國率先制定《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促進條例》,為推進示范省建設提供法制保障。這是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大循環促進雙循環、落實“兩新一重”建設的重大舉措。生態宜居、交通便捷、生活舒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城鎮新區在青海大地逐步展現。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是全國率先實現所有市州建成全國示范的省份。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打造各行各業特色鮮明、百花齊放的創建品牌,深度挖掘、最大限度釋放民族團結與全業態融合發展的紅利。
“五個示范省”全面激發了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潛在力量,實現青海各項事業的整體躍升,使青海發展有力、群眾幸福、美不勝收、魅力四射。
“五個示范省”建設既各具特色,又高度關聯;既相互補充,又相互促進,我們在協調上下功夫、在統籌上求突破,上下一條心、下好一盤棋。
“五個示范省”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更繁重、更艱巨的工作還在后頭。如何以創建促提升、以示范帶發展,用實力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發展格局和顯著優勢,需要我們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5
時間見證前進的步伐,歲月銘刻奮斗的足跡。
青海以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共同守護好地球“第三極”,以培育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四種經濟形態”,以創建國家公園、國家清潔能源、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高原美麗城鎮、民族團結進步“五個示范省”為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總體布局,傳承了歷史經驗,把握了發展趨勢,展示了價值擔當,彰顯了優勢潛力,回應了群眾期盼。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2021年,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青海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站在一個注定熠熠生輝的重要年份上,我們要乘勢而上開新局,揚帆起航啟新程。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讓我們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躁戒躁的清醒頭腦,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本文執筆雷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