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作者:釋法海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唐代釋法海 (生卒年不詳)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寫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圓寂后將其言論匯編成一書——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此書亦簡稱為《六祖法寶壇經》,或稱《壇經》。它是中國佛教著作中唯一稱為“經”的作品。該書詳載了六祖慧能一生事跡及其語錄。慧能(638—713),俗姓盧,南海新州(今廣東新興)人,幼年喪父,家貧以砍柴為生。因在林中砍柴間聽人誦《金剛般若經》有所啟發,萌生求學之念。后往黃梅馮墓山謁見弘忍,拜師求佛而依佛門,受業于弘忍,專修禪宗義理。慧能學法善于思考,勤于用功,悟性超常,見解多出。針對上座弟子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境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偈,有感而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受到弘忍贊許,并秘授他法衣。慧能南歸后,隱居了十五年,后到曹溪寶林寺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被尊稱為禪宗六祖。有稱“曹溪大師”。圓寂后,唐憲宗曾追贈謚號為“大鑒禪師”。其著名弟子有神會、懷讓,行思等四十余人。《六祖法寶壇經》成為南禪宗的 “宗經”,是研究慧能創立禪宗南宗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如將晚唐僧人惠昕改編的日本興圣寺本,北宋僧人契嵩改編的曹溪原本,元代僧人宗寶改編的宗寶本進行對照閱讀,可以充分了解禪宗發展的思想歷程。

    国语精彩对白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