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
(沈陽市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關鍵詞:圖書館延伸服務;工作創新;服務探索
摘要:信息時代的來臨,數字資源的巨增,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及途徑都超越了從前的常規。因此作為信息集散地的圖書館,必須推陳出新,開展全方位的延伸服務,才能勝任時代賦予圖書館的重任。以下就沈陽市圖書館如何開展有益的延伸服務做了一些經驗介紹,愿與同行共勉。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2-0065-02
1 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的延伸
1.1 出精品,打造服務品牌
我館93年成立的信息中心,用于開發二次文獻、三次文獻,開展專題服務、定題服務和情報調研服務。主要是根據用戶的需求,利用我館的三千種期刊,400種報紙及網上信息,按專題編輯各類信息資料,如《保險市場》、《營養保健市場》、《房地產市場》、《服裝市場》、《汽車市場》、《營銷市場》及為領導服務的《決策參考》等。由于信息及時、準確,緊跟時代需求,因而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目前服務已遍及東三省,為沈陽經濟騰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做出了很大貢獻,也使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雙豐收。
1.2創特色.深化服務層面
多年來.我館根據讀者的實際需求,創辦了大量的特色閱覽室。如下崗職工閱覽室、編織閱覽室、理財閱覽室、少兒閱覽室、盲人閱覽室、地方文獻閱覽室、休閑書屋閱覽室、讀者自修室等,為方方面面的需求提供了盡可能的服務。如下崗職工閱覽室成立于1998年,針對當時下崗職工數量迅速增加,加之他們的困惑和彷徨,我們與市勞動局、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及再就業工程辦公室合作.并提供大量的再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信息,為廣大下崗職工提供免費查詢、免費培訓、免費提供就業崗位等。一時間到圖書館的下崗人數巨增,并安排專人接待。
2服務對象的延伸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現今各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仍是到館的廣大社區市民。因此圖書館在繼續做好對大、中型企業、科研單位及政府決策服務的同時,應擴大服務范圍,滿足更多人的信息需求。
2.1 向社區延伸
我館的社會活動部每年設立專人走訪.在全市的大、中型社區建立分館和流動站,將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主要采取社區提供場地,圖書館提供書刊資料和人員培訓.在全市各個社區進行書刊流動,讓圖書館沉睡的圖書重新實現自身價值,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也為圖書館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2.2 向農村延伸
我國是個擁有九億農民的農業大國,因此加大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三農”服務.全面提升他們的素質成為圖書館一個新的使命,它也將是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最有力證明。在實際工作中,我館設立專人,充分利用館藏優勢、管理優勢和人才優勢等,定期下鄉,對鄉鎮文化站、圖書室進行有層次、分階段的建設和系統化的科學管理。主要通過建立基層業務輔導站和圖書流動站幫助提高鄉鎮文化站、圖書室的服務水平。同時利用這些鄉鎮文化站、圖書室的優勢,開展業務協作協調,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建立特色文獻圖書流動站,把服務工作輻射到周圍鄉鎮的農民讀者中,使其服務更具有針對性,更能發揮文獻資源的作用。同時為廣大鄉鎮圖書館提供培訓和服務,并編輯各種信息小報,免費發放給廣大農民朋友。
2.3 向弱勢群體延伸
主要是對下崗職工、困難職工、殘疾人、老年人、住院病人及外來務工人員等。一方面要借助社會力量,另一方面要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如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沈陽市各大醫院接收了幾百名前來救治的傷病人員。我館在得知這一消息后,馬上派出活動部的幾名工作人員,準備了上百冊的書刊,及時地送到市醫大二院等.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生活,使他們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這也是圖書館人性化工作的最好例證,得到了廣大醫患人員的贊譽。
3服務活動的延伸
服務活動的延伸,主要是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講座、展覽展示、教育培訓、專題信息服務等,進一步擴大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并攜手主流媒體,擴大宣傳范圍,形成品牌效應。
3.1與電視臺、電臺、報刊等聯手舉辦公益講座